im体育赛事_IM体育app手机下载-官网|平台

图片

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农业发展稳步向前 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十八大以来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10-12 16:26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主体新产业新动能,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基础更加稳固,活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稳产保供基础增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粮食总体稳产丰收。十八大以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始终维持在320万亩以上,2021年总面积330万亩。2015-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120万吨,2021年总产量128.7万吨,比2012年增加12.4万吨,其中,稻谷产量为100.1万吨,增加10.1万吨;小麦产量为22.1万吨,增加1.0万吨。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340.5公斤/亩增长至2021年的390.1公斤/亩,年均增长1.5%。

经济作物再创新高。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由2012年的32.5万亩增至2021年的38.3万亩,年均增长1.8%。蔬菜产量逐年增长,2021年总产量达57.5万吨,比2012年增加14.4万吨,年均增长3.3%。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发展,全市水果产量7.6万吨,增加1.7万吨,年均增长2.8%;茶叶产量3.7万吨,增加1.0万吨,年均增长3.5%;茶园面积49.7万亩,增加14.3万亩,年均增长3.8%。

森林资源不断丰富。十八大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等国土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封山育林107.26万亩,退化林修复40.1万亩,森林抚育552.3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目前,市域森林覆盖率59.46%,林木绿化率63.35%,活立木蓄积总量为3275.85万立方米。

畜牧产品稳步增长。狠抓生猪稳产保供,大力发展家禽产业,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肉蛋总产量达37.0万吨,比2012年增加11.1万吨,年均增长4.0%,其中,肉类总产量31.5万吨,增加10.7万吨,年均增长4.7%;禽蛋产量5.5万吨,增加0.4万吨,年均增长0.9%。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市争创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28个,其中部级14个、省级40个。

渔业结构持续调优。十八大以来,我市水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水产品产量达11.3万吨,比2012年增加1.8万吨,年均增长1.9%。其中,养殖产量10.2万吨,增加2.1万吨,年均增长2.6%;长江流域禁捕成效显著,捕捞产量1.1万吨,减少0.3万吨,年均下降2.9%。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实施“双千工程”“百千万工程”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截至目前已推广30万亩。

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乡村产业不断融合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从装备水平看,2021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51.3万千瓦,比2012年增加27.4万千瓦;共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292台,增加3124台;联合收获机5221台,增加1363台。从机械化水平看,2021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2%,比2012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其中,小麦、水稻、油菜分别达到78.7%、82.7%、70.8 %,比2013年提高32.5、8.5、57.4个百分点。

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突出抓好农药、化肥“两减量”,化肥使用量由2012年的14.0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10.6万吨,减少3.4万吨,年均下降3.0%,2015-2021年实现“七连降”;农药使用量由4448.0吨下降到2782.5吨,减少1665.5吨,年均下降5.1%,2016-2021年实现“六连降”。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83.5%增长至2021年的94.3%。

绿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增强。截至目前,全市有效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76个。其中由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由2012年3家增加至24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由7个增加至25个,占全省20%。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由4个增加至7个,占全省15%。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6个,占全省30%。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1个,为全省首个。

新型经营主体欣欣向荣。大力培育新主体,助力农村创业创新。2021年,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85家,比2012年增加155家,年均增长4.4%,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增加3家;全市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增加85个,年均增长12.9%,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增加51个;全市家庭农场11780家,增加10446家,年均增长29.7%。

乡村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园区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经营主体2158个,比2012年增加1252个,年营业收入66.4亿元,增加30.8亿元。实施“电商宣城”行动计划,2021年全市农村产品上行网销额74.63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网销额42.7亿元。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达到538家,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50亿元。

三、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面貌加快改善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前列,均居全省前四位,2021年达20565.1元,高于全省平均2196.7元,较2012年提高11635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即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提前两年完成目标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13-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4:1,比2012年缩小0.18,低于全省的2.34:1。收入来源渠道逐渐多元。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等四项结构收入比重分别为47.5%、32.2%、1.0%、19.3%,较2012年相比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比重分别下降3.5和9.3个百分点,转移性和财产性总净收入比重提高12.8个百分点。

农民生活日益富足。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2年6358.3元增加至20340.4元,年均增长13.8%。其中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支出年均增长11.2%,衣着支出年均增长9.9%、居住支出年均增长15.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年均增长13.2%、交通通信支出年均增长16.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年均增长20.3%、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15.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2.9%。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全市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38.8%下降到2021年31.6%,下降7.2个百分点。食品烟酒、衣着支出比例由2012年的38.8%和8.5%分别下降至31.6%和6.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例由10.1%提高到16.6%。农村居民家庭中的耐用消费品保有量持续增长,其中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15年的11.0辆增长到2021年的34.5辆。

美丽乡村更加宜居。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五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95%以上,农村垃圾焚烧处理率达65%以上。“十三五”期间确定改厕任务8.5万户,实际完成改厕14.5万户。2020年末,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0.8%和88.4%。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率100%,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实施完成率100%,行政村范围内道路、河渠绿化率达到95%以上。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省、市、县级中心村570个,普及率93.9%,其中省级381个。2019年、2020年累计争创省级(重点)示范村152个。农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2021年人均面积49.4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11.4平方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