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增长,相应的“四上”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四上”企业工作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一、市场主体规模蓬勃发展
市场主体包含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活动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经济的主要载体。市场主体的总体情况和结构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和特征。
十八大以来,宣城市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2021年宣城市市场主体280776户,比2012年增长了180106户,增长1.8倍,年均增长12.1%。其中企业63713户,比2012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5.1%,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22.7%,比2012年增长4.8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213491户,比201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1.4%;农民专业合作社3572户,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4%。企业中,私营企业增长较快,2021年宣城市私营企业58430户,比2012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5.5%;外商投资企业385户,较2012年增长215户,年均增长9.5%。
二、“四上”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四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中推动经济增长、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成为主导力量,是反映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包含了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十八大以来,宣城市“四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后劲支撑。2021年宣城市“四上”企业数3064户,比2012年增加了1330户,增长76.7%,年均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7户,比2012年增加856户,增长85.5%,年均增长7.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415户,比2012年增加113户,增长37.4%,年均增长3.6%;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44户,比2012年增加204户,增长1.5倍,年均增长10.5%;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237户,比2012年增加16户,增长7.2%,年均增长0.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37户,比2012年增加141户,增长2倍,年均增长13.0%。
在“四上”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企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21年,宣城市“四上”企业中,大中型企业达到376户,比2012年增加了117户,增长45.2%,年均增长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大中型企业增长多。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131户,比2012年增加43户,增长48.9%,年均增长4.5%;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61户,比2012年增加27户,增长79.4%,年均增长6.7%;规模以上服务业大中型企业25户,比2012年增加18户,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2%。
三、创新思路提升服务
1.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十八大以来,“四上”企业队伍不断扩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实现经济总量的提升,大型中型企业保持稳定在库,持续拉动,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增长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充分发挥规模企业的优势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内生动力。
2.提升为企服务水平。高位推动,真抓实干,靠前服务,做好企业挖潜增效的同时强化对企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帮助和指导企业吃透吃懂政策,着力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力,自开展的“四送一服”活动和“统计服务千企”行动以来活动卓有成效,服务企业千余家,以夯实企业统计基础为着力点,增强企业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强化部门配合机制。十八大以来各部门职能的转变,“四上”企业摸排、培育、扶持、入统、上报工作与各部门关系更加紧密,统计部门根据各行业主管部门掌握的企业资料,做好达规企业申报工作,做好入统企业的数据上报工作;相关部门要努力发掘达标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配套政策要积极落实,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双管齐下,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综合竞争力,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十年发展,十年进程,宣城市“四上”企业发展将以提升服务,优质发展为契机,扩总量、增效益、建规模为抓手,优化政策,营造营商环境新风尚,带动全市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