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奋力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工业企业单位数持续增加。202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695户,比2012年增加836户,增长102.8%,年均增长7.8%。分规模看,大中型企业120户,比2012年增加34户,增长39.5%,年均增长3.8%;小微企业1575户,比2012年增加802户,增长103.8%,年均增长8.2%。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十八大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5.3%,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的位次由2012年的第11位提高至第7位。从增长速度看,工业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八大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走势与全省基本保持一致,增速总体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出口经济较快增长。十八大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4.2%,增速高于工业销售产值2.7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总产值2.5个百分点。从出口产品行业结构看,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比大幅提升,2021年,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35.4%,比2012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占比分别提高4.8个百分点、5.0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
二、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十八大以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9个百分点。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5.2%,比2012年提高16.1个百分点。从产品看,2021年,工业锅炉、金属切削机床、电工仪器仪表等工业品产品比2012年分别增长2.2倍、50.2倍、170.4倍。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十八大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步提高。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1%,比2012年提高29.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6.1%,比2012年提高24.8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贡献突出。十八大以来,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五个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10.7%提高至29.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10.2%提高至36%。
三、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新动能转换稳步推进
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十八大以来,我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4百分点,2021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41%降至35.8%。钢铁行业去产能效果尤为显著,2021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9%降至4.5%。
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贯彻国家、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节能环保领域。202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节能环保企业数由2012年的7户提高到72户,企业数年均增长29.6%,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7%,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快15.3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发展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和绿色制造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8%,绿色低碳发展逐步推进。
四、工业效益不断改善,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激发企业活力,切实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8.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0.7亿元,资产总计达到2240.7亿元。十八大以来,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资产总计年均分别增长10.7%、11.2%和11.9%,各项主要效益指标保持了与工业生产同等水平的增长态势。
劳动者报酬稳步提升。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推进经济增长,助力企业稳岗位保就业,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实现劳动报酬稳步提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由2012年的52.5亿元提高至174.0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应付职工薪酬由2012年的3.6万元/人提高至8.2万元/人,年均增长9.7%。
工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数由2012年的802户增加至2021年的1611户,年均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由89.6%提高至95%,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8.9%。
回首十年来,宣城推进工业强市步伐坚实,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孕育,工业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不断推动宣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